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优势> ♨西游文化被日本动漫“玩坏”了吗?
  • ♨西游文化被日本动漫“玩坏”了吗?
  • 2021-04-15 03:41:21
  • “孙悟空将成为东京奥运会的形象大使!”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这条消息在微博上炸开了锅。 诸神的紫菜包饭

    “孙悟空”要被日本抢走了

    虽然之后被澄清:孙悟空并非奥运吉祥物,而是动漫形象大使,是为日本体育代表团加油助威的9个动漫角色中的一员——而且此孙悟空也并非我们《西游记》里的美猴王,而是日漫《龙珠》里的超级赛亚人孙悟空。

    但部分网友还是不依不饶:“孙悟空”要被日本抢走了。

    就在网友吵翻天的时候,美猴王六小龄童也出来回应了。六小龄童并不认为这是中国的艺术形象被外国抢走,“毕竟那个(《龙珠》)孙悟空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不过,这也提醒我们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象。”

    同时,六小龄童透露,在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时候,他就提出过要用孙悟空作为奥运吉祥物,当时也参与了很多的设计。

    “因为我觉得孙悟空身上体现了很多奥运精神,比如拼搏、进取、不屈不挠,乐观向上。”六小龄童认为,孙悟空形象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国外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图腾。不过,最终“美猴王”遗憾未能获选。 诸神的紫菜包饭

    有了日版悟空为东京夏季奥运代言,六小龄童希望,中国自己的孙悟空也能够成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吉祥物。

    事实上,中国之外,最喜爱《西游记》的国家莫过于日本。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西游记》翻拍成动画片和电视剧的国家。如果说日本人对《西游记》的影视改(è)编(gǎo),脑洞已经够大,那他们以《西游记》为灵感创作的动漫,那才真叫作脑回路清奇。

    脱离原著,大刀阔斧地改编

    日本人在文化方面的“山寨”功力简直逆天,能把影视版《西游记》拍出《红楼梦》的感觉,动漫作品就更不用说了。

    神话传说作为日漫作品一种重要的创作题材,在日本漫画初创期,《西游记》便进入了漫画家的视野,算得上是日本动漫界最爱取材的灵感来源之一。

    据资料显示,早在91年前,动漫天才大藤信郎便创作了首部西游题材漫画《西游记孙悟空物语》。但日本动漫与《西游记》的结缘,还是要从现代日式漫画的鼻祖、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说起。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了漫画《我的孙悟空》。

    按照手冢本人的说法,1943年,年仅15岁的他看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由中国万氏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制作的《铁扇公主》,启发了他后来对创作成年人动画的想法。手冢想要在自己的漫画中成功地描绘出中国《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

    作为《西游记》中最有人气的角色,孙悟空在日本自然难逃被“恶搞”的命运。

    即便是西游“骨灰粉”的手冢治虫也没有完全忠于原著。由于当时亚洲的动画创作受到美国迪士尼影响较大,就连万氏的铁扇公主也有米老鼠的影子。于是,在外形上,手冢治虫笔下的孙悟空是只黄色小猴子,大眼睛,细眉,招风耳,额头有根毛。尤其是鼻子,与米老鼠的鼻子几乎一样。

    而《我的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也有所改动,唐僧依旧去西天取经,孙悟空西行的目的却是为了变成人类;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被塑造成了重视友情的妖怪,表达了坏人也有动人情感的观点;甚至《我的孙悟空》开篇还有这么一个镜头:西方神仙满头大汗跑去向中国玉帝报告石猴的事情。这个神仙边说边把头上的光环拿在手上拧干汗水。好吧,上帝和佛祖原来是邻居。

    撇开这些细节,《我的孙悟空》与原著的相似度还是相当高的。手冢开创了先河后,日本西游题材的动漫作品层出不穷,但更多表现为“二次创作”——大多只将《西游记》的人物或情节作为故事引子,不拘泥于原著情节,大刀阔斧地改编,后期更加演变为角色名字相同而故事情节与世界构架完全不同的作品。

    例如1978年科幻题材的《SF西游记Starzinger》,是一出类似星矢与雅典娜的故事;1983年的《骑龙少年》,被视为《龙珠》的前身,讲述了一个修炼武术多年的少年唐童受仙人师傅的指派,护送华之国公主回到祖国的故事;1998年,《西游妖猿传》则是将神话人物凡人化,安插在历史事件中的颠覆之作;而《搞笑漫画日和:旅途的终点》除了画风、剧情都是蛇精病中的蛇精病外,片中师徒合谋还把八戒吃了……

    所有改编中最经典、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漫画,莫过于鸟山明的《龙珠》了。创作之初,鸟山明就声明,这是一部将中国古代龙珠传说与《西游记》相结合的漫画。漫画主角直接用孙悟空的名字,如意棒、筋斗云,诸如牛魔王、火焰山的设定也取材自《西游记》。但《龙珠》发展到后面与《西游记》完全脱钩,孙悟空在一次次战斗中不断变强大,成了宇宙第一的超级战士。故事也变成了典型的日式风格:反复拯救世界战胜邪恶。

    与《我的孙悟空》相比,《龙珠》中的孙悟空形象被彻底恶搞。前半部分中的孙悟空是个小男孩模样,并非猴子,只是屁股上有条猴尾巴;而为了没有弱点,扯掉尾巴长大后的孙悟空成了一个强壮的肌肉男,原著中的猴子属性已经荡然无存。

    更夸张的是,在原著中并无七情六欲的石猴,到《龙珠》里居然与牛魔王女儿结婚并开枝散叶……尽管可能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因为日本的很多漫画都以感情戏为卖点,而《龙珠》连载的《少年 JUMP》的编辑就经常要求漫画作者鸟山明增加感情戏——但对于习惯了《大闹天宫》中的美猴王形象的中国观众而言,恐怕这也是令人有些无法接受的恶搞了。

    尽管如此,1984年开始连载的《龙珠》用10年时间创造了另一个世界瞩目的“孙悟空”。它的影响极大,以至于今天一提起孙悟空,大部分日本人乃至许多外国人,首先联想到的还是漫画中的那个刺猬头男孩的形象。如此看来,孙悟空为东京奥运代言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原来你是这样的唐僧

    如果说改编后大多数的孙悟空还保留了“法力高强的齐天大圣”属性的话,日漫中唐僧的形象则被颠覆得面目全非。唐三藏再也不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动不动就“被妖怪抓走了”的文弱僧人。

    以1996开始连载的《最游记》为例,它是日本漫画家峰仓和也的创作,套用了《西游记》的人物名称,剧情也与《西游记》稍有关联。但所有看过《最游记》的观众,恐怕都不会认为这部作品与它借鉴的对象在人物关系之外有半毛钱的关系。剧中孙悟空是个中二青年,猪八戒成了背负血债的美男子,沙悟净是有些好色、脾气暴躁的半妖,白龙马甚至直接变身为吉普车。至于唐三藏,除了抽烟、喝酒、骂人、打麻将样样在行,甚至拿起枪大开杀戒。尤其是他“佛挡杀佛,神挡弑神”的“无一物”处事作风,对于当年仍旧年幼无知、天真烂漫的笔者来说还是相当具有冲击力的。

    而笔者在机缘巧合下看的另一部叫《帕塔利洛西游记》的动漫(别名《恶搞西游记》),就只能用“辣眼睛”来形容了,套用现在的流行用语叫:我大概看了假的《西游记》。

    除了自身会一些拳脚功夫外,拥有金发碧眼、白皙肌肤的唐僧活脱脱一个“伪娘”(美少年)形象,这倒是挺符合日本人惯用的女唐僧形象。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俊俏的男唐僧居然还引起了男妖怪的邪念,在吃他肉前,欲强行与他OOXX。后来幸得观音大士派来的“盘古罗汉”搭救,并传授紧箍咒。不过,这紧箍咒需要“口口相传”,即法式热吻,然后两人就巫山云雨了一番。

    类似的情节还不止一处。在视频网站“bilibili”上,这部动漫直接被打上了“基腐”的标签。不过,在得知它是白泉社《花与梦》上连载的《パタリロ!》的同人化作品后,也就没那么吃惊了。《パタリロ!》是搞笑漫画家魔夜峰央的作品,在国内虽然比较冷门,但在日本是一套长寿少女漫画,从70年代未就开始连载。而白泉社的作品中,“BL向”是其特色之一。

    如今的国漫,在基腐方面倒是挺向日漫看齐——在有妖气出品的《十万个冷笑话》西游篇里,悟空去向龙王借兵器的桥段,就是一个大写的“污”字(空降坐标:第三季27集)。另一部咪咕动漫2015年推出的《诸神的紫菜包饭》中,师徒四人穿越到了现代,原因是唐三藏在明知女儿国国王是蝎子精的情况下,仍然义无反顾爱上了她,从而触犯了天条……连官方都忍不住开启吐槽模式:三观尽毁,原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西游文化上的“被逆袭”?

    除了大师兄和师父形象的颠覆,由于当初《西游记》传入日本时翻译上的问题(“猪”日文中应该写作“豚”,而日文里的“猪”是专指“野猪”),二师兄猪八戒是作为“野猪妖怪”被介绍给日本读者的。因此,原著里那个攻击性不大的八戒,经常在日本作品中被描绘成一个凶暴粗鲁的家伙。

    沙和尚(悟净)的形象则被歪曲得更厉害。知乎上就有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大多数取材于《西游记》的日本动漫里的沙僧都是河童的形象?”连观众都发现了这个现象。原来,小说中沙悟净最初登场时是住在“流沙河”,但被江户时代的日本翻译者误解为“流砂河”——一条名为流砂的河川。如此一来,沙悟净顺理成章地就变成了日本自古以来住在河川中、喜欢吃黄瓜的妖怪“河童”。

    那么,不一样的“西游记”就是纯粹的恶搞吗?

    说句公道话,时代的变化已经让中国人对《西游记》的理解也不断更替:1986电视剧版美化后的西游帮助中国观众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十几年后,星爷的解构系列让我们从“好像一只狗”的猴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二十几年后,忧郁、惆怅、归来的大圣又成为新一代小朋友的西游启蒙……更别说地域的不同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了。

    有篇文章里的观点说得挺好:“一个艺术形象之所以在人们心中历久弥新,就在于不同的人总是对其有不同的解读。这种多义性从各个方面丰富了人们对同一个艺术形象的认识,使我们可以由此而达至理解的乐趣。而很多时候,除了乐趣,我们还能够借助这样强烈的迥异撞击,洞开我们趋于封闭的心灵,从而获得全新的看世界的角度。”

    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从借鉴到创造,日本强大无比的“山寨”能力,也着实让人惊叹。

    资料显示,《龙珠》在全球累计销售3亿多本,改编成电视卡通在全球60多个国家以33种语言上映,还推出过近20部卡通电影,创造了世界纪录。直到2014年,才被如日中天的《海贼王》打破。

    而即便是看似与《西游记》毫无瓜葛的《海贼王》,也有浓厚的“西游情节”。除了聚集伙伴寻找宝藏的故事本身就与《西游记》的“取经”情节一脉相承,在《海贼王》的某些细节中也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例如主角路飞的姓名叫蒙奇·D.路飞(MONKEY D LUFFY ),MONKEY即猴子的意思;女帝汉考克住的九蛇岛则是类似女儿国的设定,作为国王的女帝也同样爱上了主角。

    再推及开来,《犬夜叉》讲的是聚集伙伴寻找四魂之玉的故事,亦有“西游”的影子, 更直白的是,剧情中直接出现了猪八戒的后代“猪九戒”一角。《火影忍者》中的“四尾”即孙悟空,而金角银角、晃金绳、芭蕉扇、紫金红葫芦、七星剑等西游元素亦有出现。

    可以说,日本将《西游记》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衍生出大量本土文化产品,形成了世界级的影响力。如今,《龙珠》《海贼王》《火影忍者》都是名扬海外的漫画作品,代表了日本文化的软实力,甚至反过来影响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忠实粉丝。

    反观中国,近三年来,虽然西游题材的电影(包括动画片)总票房超50亿元,显示了“西游”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高票房、大制作的电影,都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在国际上影响平平。

    难道在《西游记》文化上,我们就要这样被日本逆袭?或许,对日漫中的恶搞横眉冷对之外,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据凤凰八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到微社区参与互动

    ↓↓↓ 诸神的紫菜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