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第一性原理之【人性三性耦合论】在企业管理、赋能、培训中的启示和应用
  • 第一性原理之【人性三性耦合论】在企业管理、赋能、培训中的启示和应用
  • 2021-01-23 20:48:56
  • 捕鱼达人之海底捞 说明:此内容仅为课堂笔记,供回顾


    所有的行为都和人的基本属性相关


    当我们从原始人走向现代人的历程中

    一些元素变化了

    一些基本元素却始终没有


    比如我们仍然需要新鲜的空气、吃饱、喝水、避免危险、娱乐、玩伴儿

    但是我们可能穿着不同的外衣,住着不同的住宅,玩儿不同的游戏,延伸出不同的文化


    当我们处在人类社会,考虑到自己的决策和企业的决策的时候

    我们打交道的要素有——人、信息、资产等元素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


    和人相关的,总是有很多故事:


    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激励制度拿到我们自己的企业直接实施后,就失效了?

    为什么听了美国公司成长的路径,自己按照一样的方式去实践,却没有用?

    为什么自己看着别人用某些方法能够减肥增肌,但是自己也那么做了,效果一般?


    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但是模仿之后在应用的环节,是完全照搬还是触类旁通

    捕鱼达人之海底捞 取决于我们对信息的剥离能力和对本质的认知



    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信息特殊性

    当大家具有不同前提条件的时候

    用了同样的生产资料,走了同样的路径

    结果大概率是不同的



    然而,还有一个附件条件,就是


    History is story, but not fact.

    Nobody can get the fact.

    历史只是能给人启发的,且能自圆其说的故事

    而不是真正发生的事实

    我们没有人能得到事实的全部



    基于现实世界信息的不透明性,到底该听哪些信息,不该听哪些信息,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是一种在做选择,在做决策,在应用的时候的一个非常共性的困惑。


    返璞归真,找到最初的出发点,回归事情的本质。

    反而会让决策来得简单些。


    如果用一个原理,简单的把人性剖析的相对清楚且简单

    那我非常推荐蒲坚老师的“三性耦合论“

    人有三性:物质性、社会性、知识性

    这刻画了一个人在做决策时的3个“基本的元要素”

    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组织



    物质性:人需要吃饭、穿衣、居住等物质性需求

    吃饭

    穿衣

    交通

    居住

    日常用品


    社会性:人会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 思想的底层逻辑不同,日常使用东西的不同

    思考的底层逻辑不同

    日常使用东西不同

    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价值观的判断不同

    是非观的不同

    生活习惯的不同

    家庭观念不同

    知识性:人具备的自主的发现因果的属性

    自主发现因果的属性

    自主使用知识的属性

    把新学到的信息和过往知识关联的属性

    把知识和知识串联起来,创新的属性

    静静划重点:管理不是原概念,管理的原概念是决策



    以下内容是蒲坚老师讲的内容的要点摘录和我个人的理解:

    通过9个案例展开,包括一些课上的案例以及其他的实践案例




    如果做一个企业内重大决策,充分考虑到后续影响,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

    如果能够充分的考虑到三性的耦合,会更高


    【案例1(课上案例):景区和门票】

    云南滇池为什么收门票?杭州西湖为什么不收门票?

    如果我们从三性耦合的角度,会有一些发现。

    中国南方的城市,越来越多采取免门票的策略,这是一个对人的物质性的考量。比如西湖,比如常熟的一些公园,因为免费,会吸引更多人前来;人又具备社会性,可能会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来玩儿,这样最基本的就带动了周围的消费和经济发展。如果发现这个地方的确不错,可能会来投资。人又具备知识性,发现好的东西,会传播,从而连带起来形成非常好的效益。


    换一个思路,滇池目前是收门票的。可能是为了短期收益;也可能是因为整体景区还没有建设好,担心过早引入用户,造成的口碑不如预期。我们也很难完全了解背后的全部原因。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性是一个考虑最终用户会采取什么样的下一步行动的角度,即物质性,社会性和知识性。



    【案例2(课上案例)    : 中信出版社的编辑部拆分】

    中信出版社将编辑部拆分,分开激励,带来了很不错的经营效果。比如我们在阅读的《原则》《规模》都是由拆分后的编辑部经过自主的决策来选出的爆品。每个编辑部只有个位数的员工,但是大家都很拼命。一个编辑部的女生生病住院,依然要带着电脑继续选择爆品。


    这里也是充分考虑到了人的三性。中信通过重新分配利益调动了年轻人的积极性(物质性),通过合理运用年轻人的社会性(明白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所以大家有可能有什么诉求)设计机制,且让年轻人有机会将自己的知识充分的发挥出来,给了大家直接的把自己的知识变现的机会(知识性)。


    静静划重点:要给企业员工释放知识的机会



    【案例3(课上案例):百威公司如何选出空瓶】

    在啤酒行业,过去在瓶装啤酒的领域,会出现装酒后是空瓶的现象。这时候不同组织会采取不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某科研公司花钱研发了一套设备可以在啤酒瓶中识别哪些不是空的,从而选出来。中国本土企业,选择了根据空瓶子重量很小,用风吹的方式。


    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性的案例,人们能够自主的发现解决方案,可能解决方案也并不同。在企业管理中,有很多时候,企业的管理者会低估员工或者他人的能力,以为自己能找到最恰到好处的做法,然后实际并不是。而且我们还会发现不同解决方案的成本差别较大。


    启发

    (1)一定要给到其他人自主发现解决方案的空间,不要过于强势的给出答案,反而可能造成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2)一个问题往往多解。

    (2)一个现象背后一定有其形成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可能有些内容我们永远无法得知。    




    九种基本能力

    基本学习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逻辑能力

    空间判断能力

    形态知觉能力

    自省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

    艺术创作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静静划重点:简单的事情是可以民主的;复杂决策有时候民主效率未必高


    【案例4(课上案例):美国选举,】

    数据,由于我们的人均知识占有量大概是美国的人均知识占有量的1/5,这里面如果将决策民主化将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


    在企业中决策的映射关系:

    企业中,到底该由谁或者该使用什么方式进行决策?

    如果企业人均知识占有量较大,可能可以考虑重大问题使用集体决策。反之,则专政。

    不过有一些简单的问题是可以集体决策的,也要看这个简单问题的重要程度。比如说企业内大家日常穿的工服的颜色。

    静静划重点:决策的原则之一-让知识占有量高的人,经过实践后决策


    静静划重点:人的物质需求随着年龄增长,先上升再下降


    静静划重点:人的社会需求随着年龄增长,先下降再上升




    【案例5(课上案例):打猎和采蘑菇】

    打猎是一种认知,认识到在当时环境(社会性)中通过打猎可以获取食物(物质性)

    采蘑菇也是一种认知,认识到在当时环境(社会性)中通过采摘可以获取食物(物质性)



    启发:我们日常做的看似简单的行为+使用的产品都是人的【物质性+社会性+知识性】

    三个性质耦合后的产品,


    可以多尝试这三性为出发点去思考日常经常见到的现象和事情,会有很多别致的发现。如为什么西方人使用刀叉,我们使用筷子?为什么中国和日本都使用筷子,但是筷子头儿的形状不同?

    【拓展案例】

    物品——比如我们使用的餐具

    日本的筷子 捕鱼达人之海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