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优势> 市值150亿的黑牛食品,半年净利润下降1100%!“大黑牛”未来还需赌一把!!
  • 市值150亿的黑牛食品,半年净利润下降1100%!“大黑牛”未来还需赌一把!!
  • 2021-02-27 05:13:31
  •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题目下方食业家,引领中国食品商业力量



    写在前面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牛食品”)日前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在上半年的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有业内人士表示,黑牛食品主营业务发展疲软,新产品销售情况不佳是导致公司亏损加剧的主要原因。




    公告显示,黑牛食品上半年营收为2.5亿元,同比下降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9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2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728万元,同比下降5525.47%。


    01

    公司简介


    1998
    黑牛食品(汕头)有限公司成立
    2010
    黑牛食品深交所A股隆重上市
    2014
    推出TAKI达奇鸡尾酒,“二次”创业元年开启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早期国内大型的豆奶粉生产商之一,其产品更多在三、四线城市,目前主营业务为从事大豆及谷物类营养饮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最近1年公司开始布局预调鸡尾酒行业。


    02

    行业分析


    公司归属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2个:目前的主业液态奶、豆奶粉、麦片,以及正在布局的预调鸡尾酒行业。由于这2个子行业差别较大,所以需要分开分析。


    1谷物营养饮品业


    此类行业涉及饮品都是由各类农作物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而成,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不同需求。都是营养类饮品,有的爱喝杏仁露,有的爱喝核桃露,有的爱喝豆奶。随着大众对于健康诉求的提升,这几年营养类饮品的增幅也是惊人的,对碳酸饮料的替代率也在不断增加。


    饮品市场,其实就3个需求,1解渴2喝的爽3健康。能够完美将3种需求结合很好的饮品目前还没有出现,但近几年市场对于健康的认知逐渐提升,单纯希望“喝的爽”的人群呈现下降的趋势。下图为含乳&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收入、利润柱形及增速图。



    从上图来看,行业2003-2011年整体处在高速成长期,到了2011年之后,营业收入增速较为缓慢,但依然保持高于GDP的增速,而在利润增速方面波动较大,也基本说明,这个行业尽管规模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行业竞争激烈程度高,产品生产工艺壁垒较低,导致行业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从营业收入增速来看,该行业未来重新出现高速增长的可能已不大,未来3年复合增速预计会在10%左右,但随着竞争激烈带来的行业整体毛利率下滑,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不过这个行业产品细分较多,所以集中度能够提升的幅度相对有限。


    整体看,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一般,但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较小。


    2预调鸡尾酒行业


    预调鸡尾酒,一般理解就是,在一种基酒(白兰地、伏特加、威士忌、朗姆酒、杜松子酒、龙舌兰)的基础上,添加果汁,然后兑水,最后就成为预调鸡尾酒了。


    下图为该行业比较简单明了上下游关系图:



    截至2013年底,国内预调鸡尾酒行业销售收入相当于啤酒销售收入的0.55%,白酒的0.20%,随着政府对三公消费的限制以及媒体对高度数酒类的舆论导向来看,白酒未来的行业空间已经较小,而我国啤酒的人均消费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提升幅度恐怕也已有限。


    在中国两大酒类成长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预调鸡尾酒的自身增长以及对其他酒类的替代就成为了可能。据不精确数据统计,2013年,预调鸡尾酒行业市场规模为10亿元,2014年达到30亿元,而2015年,目前市场预测将会达到80亿以上,近两年行业复合增速将超过180%。


    一般一个行业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从预调鸡尾酒近两年的增速来看,目前应该是已经跨过了孕育期,处于成长期,但往往一个行业的告诉成长期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超过3年的可能较小,个人认为,该行业最多还能有1年的增速在100%以上。



    关于世界范围内的预调酒类消费,如上图,2014年,全球平均为0.6升每人每年,日本为6升/人/年,德国为8升/人/年,美国为1.8升/人/年,中国为0.08升/人/年,短期追赶日本和德国这种酒鬼国家难度比较大,但达到平均数,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5年后,到2019年底,中国人均预调鸡尾酒消费达到当前世界平均水准,那么复合增速将达到接近50%。假定2014年我国预调鸡尾酒市场规模为30亿元的话,那么5年后,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亿元左右。其实这已经是保守估计了,因为从百润股份半年报来看,只是RIO一个品牌,在2015年似乎都可以做到35-40亿的销售收入(出厂价,非终端价),而RIO目前的市占率约为40%,那么全年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是有可能达到100亿的。因为预调鸡尾酒对啤酒有着替代性,如果5年后,假设啤酒行业0增速,而预调鸡尾酒达到啤酒市场规模的5%,那么这个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500亿。


    整体评判,预调鸡尾酒行业未来前景较好,5年后的行业规模会在225-500亿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


    03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与其他同行业公司的比较


    先来看植物蛋白类固态和液态产品的情况,从年报中统计出了维维股份上市以来相关产品的收入和毛利率情况,如下图:



    维维股份这些年在豆奶行业中已经处于老大的位置,从一些资料来看,其豆奶制品行业占有率大约在20-30%之间。但该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公司于2009年开始向制酒类行业布局,并且还涉及了其他和食品不相关的行业,想谋求新的增速亮点,可惜从之后的财务数据来看,似乎并不理想。


    从上图的数据来看,公司近几年的主业发展速度缓慢,豆奶粉收入从2006年的10.07亿到2014年的15.47亿,年复合增速5.51%,比GDP增速还低,植物蛋白饮料就不说了,直接负增长,而且毛利率也低,对利润贡献有限。下面来看看我们的大黑牛,如下图:



    公司于2010年上市,营业收入于2011年达到峰值,然后从2012年起就开始不断下滑,而能拿来和维维股份直接做对比的豆奶粉方面,维维股份近几年该业务缓慢增长,而黑牛从2012年起连年下滑。公司麦片产品作为公司早期第二大收入来源,一直很稳定,并在2011年彻底被公司的液态豆奶产品超越,而截至2014年底,公司的液态奶收入贡献幅度已经成为第一。但总体看,公司2012-2014,营收方面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中。


    通过简单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豆奶制品业,作为谷物营养制品的子行业,在过去的几年中,明显景气度较弱;2、维维股份依然是豆奶制品行业的老大,尽管增速缓慢;3、老大遇到瓶颈的时候,老三似乎会更惨,不过他们的毛利率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也说明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较低。


    接下来看看预调鸡尾酒,上市公司中,已经布局或者规划进入预调鸡尾酒的公司有不少了,除了黑牛,还有百润股份、汇源果汁、水井坊、古井贡酒、五粮液等等。


    至于百润目前450亿的市值贵还是便宜,只是大概说说,毕竟只是作为和黑牛的比较来简单的分析,如果按照乐观的估计,预调鸡尾酒市场5年后达到600亿,而RIO市占率依然在40%,而且净利润率依然没有明显下降,那么5年后的净利润可以达到84亿元,如果届时给20倍PE,那么市值就是1680亿。当然,这是非常乐观的估计,要知道茅台作为国内第一酒,净利润也才150多亿。而目前总销售额仅占白酒0.20%的预调鸡尾酒,5年后其龙头净利润超过80亿,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比较悲观的看,5年后预调鸡尾酒市场规模200亿,RIO占有率30%,净利润率20%的话,那么净利润仅有12亿,给10倍PE的话,那么市值仅有120亿,这是在市场规模增速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假设。今年百润的净利润应该就会超过12亿,这种悲观假设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于百润,我想说,目前市值想象力已经不大,在非常乐观的情况下,未来可能会有3倍多的空间,这种参与机会没有太大意思。


    接下来简单的把目前参与预调鸡尾酒的上市公司的产品做个比较:



    RIO,大部分渠道都有卖,包括线下的大型超市、便利店、娱乐场所等,线上的如天猫、京东、酒仙网等。



    TAKI,部分渠道有卖,线下部分大型超市、便利店、娱乐场所有卖,线上天猫、京东(第三方)、酒仙网等有卖。

    佰色(古井贡),少数渠道有卖,线下渠道不详,线上天猫有古井贡旗舰店,月销量12瓶,包装其实还挺好看。

    德古拉(五粮液),没有天猫旗舰店,但有淘宝店,销量约等于0,基酒为白酒,包装比较黑暗系。

    真炫(汇源),没有天猫旗舰店,有淘宝店,销量忽略不计,包装没什么特点。


    DEW滴诱(洋河),没有查到天猫淘宝有卖。



    下图为淘宝和百度指数,供参考(RIO、冰锐、TAKI,其余上市公司相关品牌搜索度极低,而市占率5%左右的品牌涉及公司并未上市,且搜索度也较低):



    从上图可以看出,其实搜索指数和市占率还是有很大相关性的,在今年5月的时候,TAKI指数出现异动,很可能是因为当时韩剧《制作人》的上映带来的反应。


    整体来看,目前预调鸡尾酒行业,老大和老二的格局基本已定,黑牛最乐观的结果,恐怕是未来冲击第三,达到10%-15%的市场份额。


    参考:搜狐网、食经济

    编辑:食业家,转载请获取授权并标注来源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