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牙痛分三种,让人惊艳的牙痛有效方 - 牙痛桴鼓汤
  • 牙痛分三种,让人惊艳的牙痛有效方 - 牙痛桴鼓汤
  • 2022-07-18 18:05:12
  • 以手掩面的意思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关注并在公众号首页回复关键字:

    回复“入群”:加入中医养生微信群

    回复“切脉”:比现场魔术更装B,3分钟教会你老中医切脉

    回复“自学”:找不到好中医?岐黄原创15天中医零基础入门

    回复“肾虚”:10人9肾虚,常见补肾五大误区

    回复“减肥”:10秒减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复“音乐”:听中医专属五脏音乐就能调和养生、懒人必备

    一般情形,牙痛可分三种,胃火牙痛、肾虚牙痛、龋齿牙痛。中医认为,牙痛的发生常与外感风火邪毒、过食膏梁厚味、体弱过劳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阳明经分别入下齿、上齿,故本病与胃、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风火、胃火或虚火上炎所致。


    胃火牙疼



    主要症状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至出血,遇热加剧,伴口渴、口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则清胃泻火止痛
    选穴内庭。内庭是胃经的荥穴,擅长清阳明胃热,多大多数胃火牙痛效,此类牙痛还可以配合清胃散,加柴胡、黄芩,根据临床症状可再加上白虎汤,小承气汤,等方剂服用。

    虚火上炎/肾虚牙痛

    以手掩面的意思

    主要症状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或夜晚加重,日久不愈,可见齿龈萎缩,甚则牙齿浮动,伴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晕眼花。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见于老年人,但年轻患者虚火上炎者也可见。
    治则滋阴泻火止痛。
    选穴太溪。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疼痛多属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太溪穴属于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功擅补肾阴、降虚火,对虚火牙痛用之最宜。此类牙痛还可以配合桂枝龙骨牡蛎汤作加减治疗。



    以下内容为转载,仅供参考。

    牙痛桴鼓汤临证治验


    牙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俗话说:“牙痛不算病,痛起来真要命。”说明牙痛看起来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大病,但痛起来真是痛苦万分。因此历代医家对此小恙有较深刻的感触,提出了不少验方单方,但试之临床,每见同一类型牙痛,适于甲而不适于乙,疗效并不理想。

    有鉴于此,在漫长的临证中,进行了探求摸索,在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实践取舍,初步筛选出一个有效方剂,试之临床,屡用功效颇属理想,定名为“牙痛桴鼓汤”,对一般牙痛皆适用,(除齿龈脓肿须切开排脓外)其它炎性或神经性牙痛疗效亦满意,(龋齿疼痛如龋洞不大而无异物者亦效,但止痛时间短)对由于牙痛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或诱发神经性头痛疗效亦属理想,大部分服药3剂即可。

    方药组成:

    大生地30g,绿升麻10g,片川芎15g,青连翘15g,大力子15g,荆芥穗10g,苏薄荷10g(后下),辽细辛3g,骨碎补10g,香白芷10g,京赤芍15g,广地龙15g,生甘草10g,地骨皮20g

    水煎服

    以上是成年人用量,儿童及衰老者酌减。

    加减法:

    胃热壅盛者加生石膏50g;

    心火旺盛者加川黄连7g;

    肝气郁者加北柴胡10g、香附米10g;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后下)。

    例一:

    吕某,男,55岁,1974年3月诊。

    主诉:右上第一二后臼齿疼痛约半年,曾多次服用中西药物,并作针灸治疗,但仅能止痛短时,不能根除,以致影响劳动及吃饭,痛剧时同侧头部亦牵痛,必须注射镇痛镇静药后,方能减痛数小时,一直迁延未能痊愈。

    检查:患齿不松动,不红肿,未见龋洞,口臭,便燥,舌红苔黄,脉滑数,用上方加生石膏50g,生大黄8g,服药2剂后痛止,为巩固疗效,继进2剂,3年未见复发。

    例二:

    张某之妻,51岁,农民,1968年4月诊断。

    左上最后一个臼齿疼痛约半月,不时出现电击样剧痛,有如锥刺刀割,每次疼痛约一分钟左右,瞬息即止,间痛数分钟剧痛又作,常以手掩面以减轻痛苦,既往无类似疾病。

    检查:患处齿龈稍红肿,齿面无龋洞,叩击患齿立即引起同侧第二三支三叉神经剧痛。舌尖红少苔,脉象浮数。给予上方3剂,服后疼痛完全停止,数年未再复发。

    例三:

    马某,男,33岁,1973年8月就诊。

    左侧上臼齿疼痛一月余,近半月引起同侧太阳穴及眉棱骨上剧痛,以致影响吃饭睡眠,一般中西药品疗效不够显著,经人介绍来诊。

    检查:患齿无异常发现,舌淡润,脉弦数,病前有生气烦怒史。给予上方加柴胡15g,香附米15g,3剂。服后一切疼痛消失,患者喜出望外,频频介绍病人来诊。

    按:此方治疗风火、胃热、肝郁、肾虚诸般牙痛疗效相当满意,对于牙痛诱发的三叉神经痛及头痛均有疗效,但必须辨证后进行加减疗效更属可靠,此方乃吾案头诊方之一。

    药物释义:

    大生地性味甘寒,为滋阴凉血之要品,补肾阴之妙药,前人经验能止肾虚牙痛;

    绿升麻性味苦平微寒,疏风清上,用于阳明牙痛及头痛;

    片川芎味辛性温,能活血又能行气,有疏风止痛作用;青连翘味苦性微寒,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止痛之效。

    大力子味辛苦性寒,有疏风散热,治风龋牙痛之效;

    荆芥穗味辛性温,有疏散风寒止头痛身痛之效;

    苏薄荷味辛性凉,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火上攻牙痛咽痛;

    辽细辛味辛性温,为疏散风寒,开窍通络药,用于风寒外感所致头痛齿痛;

    骨碎补味苦性温,能补肾坚骨,用于肾虚牙痛后牙动将落(胃家实火牙痛,不可误施,这是前人禁忌,但在临证体验治胃火牙痛,在大队寒凉药监制下,未发生副作用);

    京赤芍味酸苦性微寒,为活血散瘀,泻肝清热药,有止瘀血所致诸痛之效;

    香白芷味辛性温,为发散风寒药物,用于风寒头痛及眉棱骨痛;

    广地龙味咸性寒,有清热降火活络止痛作用;

    生甘草味甘性平,调剂解毒,可配用诸般迫急疼痛;

    地骨皮性味微寒,凉血泻火,清降阴分伏热,可牵制诸辛温药之燥性。

    生石膏味辛性寒,清热降火,可治阳明实热所致齿痛,又可监制骨碎补、细辛之辛温助热;

    川连味苦性寒,能泻火解毒,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牙痛;大黄味苦性寒,泻血分实热,临证常用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北柴胡味苦性微寒,能升阳散热,疏肝解郁,和解表里药物,因气火郁滞牙痛可选用;

    香附米味辛微苦性平,能理气解郁。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与鼓励

    中医入门、正确养生、收获健康!长期更新讲座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以手掩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