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竟然因此被嘲笑?
  • 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竟然因此被嘲笑?
  • 2021-10-19 03:12:25
  • 孕妇能喝茉莉花茶吗

    这是「多聊茶」的第拾壹篇文章

    北京特产茉莉花茶竟然非土著?爱喝这口怎会被吐槽?


    大家都知道我是北京人,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北京的茶事儿。


    旧时,老北京的茶叶铺子一般都挂着一块幌子,上写“经营各种红绿花茶”。看起来,那时候京城的茶品也不算少。可真正走俏好销的,却只有茉莉花茶。在很多人印象中,北方人不讲究饮茶。


    北京没有像样的茶文化?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北京茶文化一样博大精深。而老百姓最爱的茉莉花茶,恰恰就是北京茶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非京籍“北京土特产”


    茉莉花茶本不产于北京,而是南方的工艺。茶商一般都是在每年农历清明前后,派人到安徽采茶,货物办理齐全后运到福建。


    其实中国很多地方都出产茉莉花,但福建生产的单瓣茉莉花香气最浓,是窨制花茶的不二选择。所以旧时茉莉花茶,都要在福建熏茶但北京人最爱喝茉莉花茶,消费量巨大。因此久而久之,花茶到成了北京土特产品了




    制作茉莉花茶的工艺繁复而细致,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先用筛子分出粗细;

    第二,挑出茶叶中的一切杂质,包括茶梗、树枝等;

    第三,上火烘烤,将茶叶放入竹笼中,下边用小火以使干热;

    第四,加茉莉花熏制,方法是一层茶叶,放一层茉莉花,以此多层都放入木箱中封严,经过一昼夜为第一遍熏。普通茶熏两遍即可,高级茶要如此熏七遍方可,制茶周期很长。




    就是由于反复窨花的过程中,要不断烘干茶叶。因此制好的茉莉花茶水分很少,能够比绿茶保存时间更长。


    如果说绿茶可以保存1年,花茶则至少可以保存18个月。在没有真空包装、没有冰鲜设备,也没有快递小哥的年代,花茶以便于运输与保存而倍受青睐。


    王爷也爱花茶




    很多人觉得北京人喝的茉莉花茶,在茶界绝算不上什么上品,甚至于还有人对此口味嘲笑不已。殊不知,花茶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查阅文献,饮用花茶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到了明代,则有了更大的发展。明初朱权《茶谱》中,就记载了花茶的具体制作方法:


    “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味可爱。”


    写下这段文字的朱权,可不是一般的文人墨客。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受封为宁王。能让王爷写上一笔,也可见用花熏茶是一种高雅的玩法。也可以说,花茶流行于明代上流社会之中。




    一百多年之后,晚明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屠隆《茶说》中详细记载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玩法:

    孕妇能喝茉莉花茶吗

    “茉莉花以热水半杯放冷,铺竹纸一层,上穿数孔。晚时采初开茉莉花缀于孔内,用纸封不冷泄气。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


    敢情晚明文人觉得以茶熏花都不过瘾,干脆直接拿花熏水。用茉莉花熏过的水,再去点茶味道想必错不了。总之,茶与花的结合在明朝成为了高雅的游戏。


    茉莉的前世今生




    茉莉,本不是我国的本土植物。西汉年间,自西亚经印度传入中国。这种植物的读音,从古至今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名字的写法,发生了很大改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


    “稽含《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作抹利,《王龟龄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盖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




    由此可见,这种外来植物的名字也是经历了几次改革。像“末利”、“抹利”、“没利”、“末丽”这些看似奇怪的字眼,说的都是今天的茉莉。


    茉莉花颜色洁白、香气浓郁,向来为国人喜爱。人们赞誉它品性高洁,有谦谦君子之风。又加上“茉莉”二字谐音“莫离”,因此又成了男女之间的定情之花。




    茉莉花茶,也被赋予了浪漫的色彩。相传古时丈夫离家,都要饮上一杯妻子冲泡的茉莉花茶。寓意丈夫早归,夫妻不要分离。很难想象,如此接地气的茉莉花茶,也曾是古代爱情剧中的重要道具呢。


    除去浪漫,茉莉花更是不可多得的药材。它浑身皆是宝,花、叶、根皆可入药。《本草纲目》中记载:


    “茉莉花性辛甘温、和中下气、避秽浊、治下痢腹痛。”




    由于茉莉花的药效,茉莉花茶也就具有了解表、通窍、去秽的功效。更为重要的是,反复窨制的茶青已经发酵,具有红茶的特性。春天乍暖还寒,天气变化很快,受风受寒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这时抓上一撮花茶,将烧至极沸的水高高直注于茶叶之上。然后盖上杯盖闷泡半晌后,一饮而尽。按照这样“老北京泡茶法”冲泡茉莉花茶,若是偶感风寒保证茶到病除。


    说到底,其实品茗与美食道理相同: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往期精华

    回复「01」敬茶爱茶,请先从不“洗茶”做起!

    回复「02」以茶解酒,到底是妙招还是伪科学?

    回复「03」白茶如今那么火,但谁敢自称喝懂了它?

    回复「04」谁来揭开美丽采茶女的真面目?

    回复「05」G20招待贵宾,为什么一定要用盖碗茶杯?

    回复「06」茶叶,到底有没有保质期?

    回复「07」中国人过节送礼,为什么总爱选茶?

    回复「08」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竟然因此被嘲笑?


    回复「问题」查看往期关于饮茶问题的专门解答


    作者:杨多杰

    编辑:硕硕

    校对:齐航

    配图:Lusen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地文化及历代茶文化。“中国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微信公众号:多聊茶

    今日头条:杨多杰(签约作者)

    新浪微博:@杨多杰

    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FM87.6 吃喝玩乐大搜索

    喜马拉雅:旅游频道脱口秀《I Love 游》主播

    掌上北京:核心撰稿人及名士团成员

    荔枝电台:杨多杰电台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音频、视频及声明过的图片著作权均归作者所有

    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转载、改编、引用


    解读茶经




    没读过《茶经》你还敢说你爱茶懂茶吗?

    这是史上最全的茶界百科全书,出自唐代茶圣陆羽之手;纵观千年的中国茶文化,一部《茶经》助你打通任督二脉。


    我们从历史学专家学者的“高度”、当代年轻人的“角度”以及痴迷茶学多年的“深度”出发,带你重新解读这部传世奇书。


    ▲01「开篇」茶圣陆羽出身之谜: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小和尚  
    ▲02「开篇」茶圣陆羽经历之谜: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03「一之源.上篇」茶叶起源之谜:中国竟然不是原产地?  
    ▲04「一之源.下篇」茶叶命名之谜:好好的茶为什么被叫做tea?  
    ▲05「二之具.上篇」茶叶制作之谜:谁才能被称为真“茶人”?
    ▲06「二之具.下篇」茶叶工艺之谜:唐代制茶工艺藏着什么秘密?
    ▲07「三之造.上篇」茶叶采制之谜:明前茶凭什么这么贵?
    ▲08「三之造.下篇」茶叶鉴别之谜:鉴别茶叶真有奥秘窍门?

    09「四之器.上篇」茶器种类之谜:什么样的茶器才是必要的?

    10「四之器.下篇」茶器材质之谜:茶器竟然有这么多种?

    11「五之煮.上篇」茶汤调制之谜:唐代煮茶能有多讲究?

    12「五之煮.中篇」茶汤水源之谜:泡茶到底应该用什么水?

    13「五之煮.下篇」茶汤辨识之谜:到底什么才是好茶?

    14「六之饮.上篇」茶水饮用之谜:中国人为什么要饮茶?

    15「六之饮.中篇」古人饮茶之谜:唐朝人竟然这么喝茶?


    ▲ 不断更新中...


    扫码或戳阅读原文跟我聊茶



    孕妇能喝茉莉花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