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妖儿分享粽子的简单做法
  • 妖儿分享粽子的简单做法
  • 2021-02-20 11:06:24
  • 端午节要到了,你还在考虑去买什么粽子吃吗?
    妖儿今天分享 一下我的简单包粽子方法
    竹叶是我们自己山上摘的,是不是有点能作了,哈哈

    竹筒粽子的做法

    苇叶是妈妈在大连摘完给我寄到广州来的


    竹叶我的包法就是这样的,其实真的很容易

    每年我都会包不同馅的给家人吃
    今年我准备第一种粽子用是松子,葡萄干,核桃,枸杞,蜜枣首先要泡在水里,时间自己掌握




    四角粽子就是这样包的,如图 竹筒粽子的做法


    这是第一锅的有点馋嘴,没等到火候就尝试一个

    第二种的是:红豆,绿豆,花生,芸豆,核桃

    同样也要泡水然后再来包

    这种我是用苇叶包的三角粽子

    这种包法比较麻烦一点,我忘记拍照片了

    我个人喜欢吃这种豆类包出来的




    第三种是海鲜粽子:海参,鲍鱼,瑶柱(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加别的)
    海鲜粽子对我来说也是超赞的

    我选五花肉,首先腌制一下,口味也是看个人的,最简单是用盐就可以

    咸肉粽子我为婆婆包的,因她不能吃甜的

    目前我只会包三角和四角粽子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粽子的小故事

    粽子的来历和起源

      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粽子的出现如本文开头所说,但一说用于祭祖;又说为了纪念屈原殉难,两说都有道理。

      粽子的来历和发展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竹筒粽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