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进口活动> 发表|亲子阅读,与其耳提面命,不如身心陪伴
  • 发表|亲子阅读,与其耳提面命,不如身心陪伴
  • 2022-07-24 10:12:25
  • 采访嘉宾:Helen老师 耳提面命的意思

    栏目策划:书林

    观点表述:Colin老师

    整理编辑:东芳

    正文共  4211  字,阅读大约需要  9 分钟


    Helen,一位致力于做阅读推广的老师,这期“发表”,我们邀请她来谈一谈与儿童阅读、亲子阅读领域,家长们关心的那些话题。



    关于阅读的普遍误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多读书有多好——下笔有神、有黄金屋、有颜如玉。的确,阅读是一个人拓展自己知识和视野的方式,也是ta的谈吐、修养的底蕴来源。


    Helen首先便谈到大众对阅读的误解: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阅读和学习关系密切,甚至把阅读等于读书、考试、教材、教辅。

     


    认识真正的儿童阅读


    1. 阅读并不是为了多认字

    有些小学低年级的家长会特别关心,孩子在看书时认得了多少字。Helen老师说,这是对阅读的误解,阅读并不等同于认字,尤其是低龄儿童,他们的阅读材料通常是绘本,绘本优美、逻辑清晰的画面语言,也是阅读的重要内容。如果以认字为目的去评价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但舍本逐末,还会破坏孩子阅读绘本时的美感体验。


    Helen认为:在孩子的认字敏感期到来之前,点读字是不提倡的,孩子在观赏图片中所展示出来的内容更容易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也是属于阅读的范畴,而孩子对此也远比认识文字的兴趣要大。这个观点在Helen发布过的《不恰当的阅读不如不读》一文中有详细的解读,大家可以点击链接阅读。

     

    2.阅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要分开的

     Helen老师在武汉做过一场演讲,在这次演讲中,她问现场的家长:

     

    “阅读重要吗?”在场的人全部举手认同。Helen接着问:“在场有人能在一年内完整读完5本书吗?”举手的仅有1/3。最后,Helen问了一个所有人都举手的问题:“每天刷微信的呢?”

     

    很多人都认可阅读很重要,但为什么在阅读量上能坚持的人少之又少,可以看出,重要性和迫切性是要分开(来看待)的。俨然,阅读在大部分人心中是可以暂缓和延后的事情,一个“文艺”的标签,一个希望“有时间也要去做一做的美好事情”。

     

    3.弥散在生活角落的才是最有用的

    若干年前,有个时期突然扩招,某个学校的师资非常紧张,导致有一个班级一直处于放养状态,语文课只能安排学生们自己看书,于是,这个班的孩子就只能自己在图书馆里自由阅读,没人监督,也没人指导,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虽说没有老师教学,但是考试也要继续进行,可语文成绩一出来,发现这个班级的分数比有老师教的还要好。

     

    近年来,部分学校强调的阅读是和考试捆绑的,仅是一个功利渠道,在孩子们没有所谓的指导下,自行选择自己会阅读、爱阅读的内容,从而喜欢上阅读这一行为,并持之以恒,阅读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并可以伴随终身。Helen老师说:“阅读和哲学一样,看似毫无用处,但是弥散在生活角落的才是最有用的。”



    孩子该如何进行阅读?


    阅读是看不见的个人价值投资,也是人们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坚持的优雅之事。

     

    Helen老师分享了几点:


    1. 从书本当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出语言逻辑和感悟语言的能力;

    2. 随着阅读书籍数量的增长,孩子的语感也会越来越好;

    3. 提高对问题的解读能力,比如“5可以分成2,和3,2和3可以合成5”,这句话表面是数学问题,实际上是理解能力,阅读后能否理解这句话才重要,知识能够因为理解而转化为内在的能力,学会技巧,而不用靠死记硬背。


    那么,孩子该如何进行阅读?Helen老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结合现状,提出两点建议:


    1.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籍

    尊重孩子的直接兴趣,不是为了完成某些目的(考试)而进行阅读,让孩子体验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

     

    2.坚持亲子陪伴

    身与心在一起的陪伴,不是孩子在一旁认真阅读,家长在一旁玩手机或是做其他事情的机械式陪伴,共同阅读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氛围。


    Q
    &
    A


    在采访之前,我们也在红树林家长群征集了一些问题,在采访中,Helen老师一一给予了解答。一并分享在这里:

     

    1、我想问一下7岁以前的孩子在阅读绘本或者其他童话故事的时候,是应该无压力阅读呢,还是家长应该引导他去思考一些问题呢?还有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家长又应该怎样引导呢?


    Helen:引导应该是在9岁以后,之前还是要以无压力阅读为主。为什么想要引导?“引导”的背后是“你到底懂不懂?”认为孩子不懂,并且会把大人认为应该有的观点植入到书本的内容中去,然而,这就是对的吗?从家长口里问出的问题,大多是大人想要孩子知道的,这就很可能会破坏这个阅读的连贯性和孩子沉浸书中的情感体验。儿童阅读引导应从尊重兴趣开始,对书本毫无隔阂的直接兴趣。对于“直接兴趣”这个名词的理解可以借助“间接兴趣”,打个比方,我们学英语是因为要参加职称考试,是有一定的目的驱使下才发生的行为。而直接兴趣则是纯粹被书本本身所驱动。

     

     

    2、亲子阅读的重点是什么 ?


    Helen:陪伴,身与心俱在的陪伴。就像你热恋时全身心投入在当下的那种感觉,那会儿你不会一边和恋人在一起,一边刷手机吧?

     

    3、亲子阅读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提高阅读质量?


    Helen:当你真正开始做这件事情,这就不会成为问题。就如孩子特别想读一本书时,他不会问大人是从左边开始读,还是从右边开始读。他有可能会倒着读,只要他乐在其中,就没有问题。对孩子的阅读要求是培养直接的阅读兴趣,他从中感到快乐就很好

     

    4、想问教授,小孩该先接触四大名著好,还是童话故事好呢?为什么?

    Helen:我不是教授。大致可以按这样的规律:6岁之前读绘本,6岁之后读童话,而四大名著建议是在上高中以后,那时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价值观。

     

    5、请问教授,阅读量和阅读书籍的类型有要求吗?


    Helen:量小、重复;书籍类型一开始以绘本为主。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兴趣,有时孩子遇到一本喜欢的书,读一个月都不厌烦。

     

    6、如何简易地确定哪些书适合自己的孩子?


    Helen:没有简易的方法。但如果用心陪伴孩子阅读,会发现书店会有明显的年龄段区域划分、绝大部分书籍也会有明显的标志,是什么类型、适合几岁孩子阅读等。家长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有对书的敏感性,能甄别哪些书不适合孩子。

     

    7、班级人数太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Helen:关于阅读,你想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什么?寄期望于学校是不适合的,学校能做到的只能是列书单、建图书角,这就已经很不错了。阅读氛围,得靠父母在家里营造。

     

    8、我家小朋友现在2年级,遇到字多的书,不喜欢自己看,老希望我们帮他读,这种情况需要刻意去改正吗?


    Helen:我家小朋友也是2年级,也不认识太多字,每次去书店我会告诉她哪一个书架(绘本架)是妈妈可以帮念的,她就会在那一个架子里选一两本,听妈妈念完之后,其它架上的书都可以自由地翻阅。

     

    9、小朋友自己阅读时,是放声读出来好?还是自己默默的看好呢?


    Helen:这个问题有点像“吃饭是坐着吃还是站着吃?坐桌子左边吃还是坐在右边吃?”,无论是念出来还是默读,看孩子的习惯。TA开心就好。

     

     

    10、怎样才能做好亲子阅读,阅读的重点是什么,怎样的过程让孩子的收获更多?

    Helen:重点是陪伴,难点是坚持。

     

    11、绘本,桥梁书,文字书,如何分阶段指导进入?


    Helen:绘本针对什么年龄段都适合,至于桥梁书、文字书,在阅读兴趣建立起来之后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2、我儿子9岁,平时只喜欢读笑话类和科幻类的书,怎么样能让他提高阅读其他类型书籍的兴趣?

    13、孩子非常喜欢阅读,但尚不具备对书籍优劣的辨识,自己去购买一些超越年龄的读本。如何引导?

    14、孩子喜欢读暴力色情的网络小说怎么办?

    (这三个问题有些类似,把回答整理到一起)


    Helen:就像餐馆,孩子吃什么样的菜,得看家长如何为他选择餐厅。这些书本为什么能进入孩子的视野?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是,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书?这些书,满足了孩子的哪些需求?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内心世界的关注是否足够?这些不属于阅读的范畴,而是亲子关系的问题了。


    Colin观点


    1

    如果将阅读进行分类,可能会有很多种分类法。为了方便谈今天的话题,我暂且把阅读分为两类:


    一是有目的的阅读:基于遇到的问题去通过阅读寻找答案。比如,我们在研究PBL课程的时候,对项目式学习的所有资讯都非常敏感,包括网络上的文章、论文、书籍、公开课等。这样的阅读(学习)是有明确目的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因此阅读效率非常高。这可以被理解为“有用的阅读”,也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非常认可的阅读。基于应试的阅读也是这里面的一个分支。


    二是基于兴趣的阅读:比如在书店,挑自己喜欢的书看,然后被吸引进去。在看这些书的时候,完全不用考虑它是否对现在的学习有帮助、是否有助于开发思维、是否有助于工作等等“有用”的东西。这可能经常被称为“无用的阅读”,甚至在一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看来,这还是浪费时间的阅读,比如我们小时候因为读小说被父母抱怨不好好学习。


    如果说“有目的的阅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基于兴趣的阅读”便是帮助我们去探索自己、理解生命、感悟人生的路径。在越来越以“有用”为行动依据的现代社会,这或许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保有“自由 柔软 理想 感动”这些稀缺之物的方式。


    2


    现代教育兴起的一个契机是解决工业时代对于规模化生产的人力需求,因此需要教很多“有用”的知识、技能,教育成了助人“成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手段。而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指出,教育并不是“成功”的手段,而是“成人”的途径,是协助儿童探索并成长为一个真正的ta自己的历程


    在“有用论”的大认知背景下,教育中的很多行为都在追逐功利用途,包括家长对于儿童阅读的理解。家长们心里都期盼孩子多做一些“有目的的阅读”,就像Helen老师讲的“阅读=读书=考试=教材=教辅”。因此,要说这一期的“发表”希望给家长哪些建议,那我会建议:

    耳提面命的意思

    1、家长对于“有目的的阅读”的认识更宽阔一些。

    教辅书要读,但那只是学习的一个很小的资源,还有很多学习资源可以使用,还可以教孩子在更宽阔的范围内寻找问题的答案。


    2、给孩子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

    准确说,应该是给亲子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孩子和家长自己,都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不去干预彼此的选择。如果孩子的选择是网络、言情等不良书籍,那家长要去反思:ta为什么会需要这些书籍?一个精神丰富的孩子会有更多的选择,为什么那些选择没有出现在ta的视野里?再看看家长自己的选择是什么?这样的精神气质是否也在无形中影响到孩子?


    3、把阅读中的“要求、说教”换成“分享、交谈”。

    注意,这并不是简单的形式变换,分享交谈没有预设的目的,不会期望说服对方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与行动。阅读后的分享交谈,谈的是自己看到的精彩、疑问、启发、领悟。这一定是个思维碰撞、热情洋溢的交流氛围,我认为,这样的氛围是对阅读的升华,是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体验。这样的孩子,怎么会讨厌阅读?怎么会天天喊无聊?怎么会掉进某某荣耀游戏不能自拔?



    往期发表:

    发表|这个问题,我和孩子他爸聊不到一起

    发表|学霸家长的学科启蒙三部曲

    发表|性教育,不遮不掩,该好好谈谈了

    发表|对话1990年高考状元:中美教育,两者的差别在哪里?

    发表|熊孩子终于毕业了,但是学校里还有他们的传说

    发表|抽孩子一顿就能解决的教育,就不是教育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海兰(Helen)

    早期阅读推广人,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亲职教育Helen工作室创办人、广西首家专业儿童图书馆创办人、“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课程国际认证讲师,致力于绘本馆相关培训工作、绘本教育系列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工作、儿童心理发展暨家长育儿问题咨询工作。擅长亲子阅读工作和亲职教育工作。

    Helen老师公众号:


      自然体验


    获成长力 

    空·



    红树林做营地教育这些年获得了数千名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些家长中不乏优秀的家庭教育实践者,他们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和技巧,并成效显著,但他们却如同斗底的灯,比较少有机会(或时间)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我们试图发现并循着丝丝亮光,把灯找出来举到高处,照亮更多的人。对于家庭教育,我们希望能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表不同观点的平台,正在陆续将朋友们的分享整理成文章发布到公众号,我们期待对事物有不同见解、愿意表达不同观点的朋友,欢迎留言评论



    (长按二维码均可报名)



    红树林体验式训练机构

    微信ID:nnredteam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了解更多活动,添加微信小助手

    18978822095

    ❸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耳提面命的意思 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