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进口活动> 农业怪现象:为什么种植扩大规模后反而不挣钱?种植户们该如何破局
  • 农业怪现象:为什么种植扩大规模后反而不挣钱?种植户们该如何破局
  • 2020-09-11 01:59:24
  • 农场种蔬菜赚钱

    (点击图片,了解具体课程详情>>>)


    许多人都心怀一个农场主梦,再加上如今国家政策对规模化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少经营户心动,许多商业资本也开始涌入大规模种植的领域。但是,规模种植真的赚钱吗?甚至不少曾经赚钱的中小规模种植户在扩大规模以后却不如之前好赚钱,原因在哪里呢?


    有调研显示,中国目前有个奇怪的现象,种植面积几亩到几十亩的种植户赚钱的比较多,上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大户,反而很多赚不到钱理论上来说,按照规模经济的效应,规模越大理应越赚钱,大户赚不到钱,核心问题在哪呢?其中很关键一点,是盈利点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系统讨论一下,盈利点,到底怎么设计才算合理。


    不赚钱的农场,有哪些思维症结?

    (1)关注点不在农业本身

    除了一些本身就从事农业,因为种植经验丰富而扩大生产的种植大户之外,很多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对农业生产并不熟,甚至并不是看重农业本身,只是看重政策,主要的精力放在跑关系、跑政策,真正用到农业生产上的精力并不多。


    (2)没搞清生产和运营的区别

    也有很多种植大户虽然专注于农业生产,但不懂得在规模扩大之后,自己的角色已经不再是“生产者”,而是“运营者”。过去大家都是小农经营,只管生产,虽然有利润,其实更多的只是“苦力钱”,运营和销售的事基本上被“二道贩子”给做了,而在规模扩大成为农场之后,不仅运营方面的各种成本增加,对农场主运营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

    农场种蔬菜赚钱

    (3)贪便宜心理

    过去常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确不错,在农业社会,小农生产靠节约确实能增收。但规模化之后就不一样了,需要讲求投入产出比,农资投入等方面靠省钱已经不能带来利润,该加大投入的地方必须舍得投入。


    (4)只想到靠主营业务盈利

    很多种植大户在设计盈利模式时,主要就是想着要靠自己的产品赚钱。其实光靠农产品,很难赚到钱。不妨借鉴点互联网思维,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都不靠产品本身赚钱,比如杀毒软件,比如各种资讯类APP,它们主打的产品其实都免费,那怎么赚钱呢?既然免费,用的人就多,有了足够的人流量,广告商自然愿意掏钱!


    其实做农场也一样,农场里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很多很多的,一些聪明的种植大户,并不只靠自己的农产品赚钱,转变思路,让盈利点多元化。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运营思路。



    案例1
    降低成本管理出效益

    人物: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种粮大户卢建文

    土地:2600亩

    变化:水稻全部由插秧变为直播,并耗资11万元平整320亩坡耕地

    收益:共计节省成本35万元左右,大春一季纯收入预计超过40万元


    卢建文说,2015年秋季,自家流转的3200亩土地中有600亩已到期。


    “以前盲目扩大规模,效益不高。”在他眼里,田块里的潜力还没完全释放。


    为尽量释放田地潜力,2016年大春,他打算在2600亩田里全部种上水稻。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不再雇人插秧,而是采取直播的方式,一亩田能省出100元成本,而产量不受影响。


    卢建文的2600亩地,有320亩土地属于坡耕地。因为地形的因素,灌溉困难,一般只能种植玉米、红薯或大豆,与种植水稻相比,每亩产值要少200元以上。更恼人的是,到了收获季节,每亩地投入的人工成本比平整地块还要多100元。“这样一算,一亩地少收300元,320亩就是9.6万元。


    于是,过去这个冬天,卢建文花了11万元平整了这320亩土地,把水渠修到了田头,也都种水稻。“就是为了在自己有限的地里,挣得到更多的钱。”卢建文计算过,如果一切顺利,320亩水稻的收益基本就能收回平整土地的投入,“而总共2600亩地,光大春这一季,纯收入估计就能超过40万元,2015年一年我的纯收入总共才42万元。


    【解析】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经验,当产品价格、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收益,降低生产成本是唯一途径。将企业运营的经验用在农业生产上,道理一样:管理出效益。


    案例2
    独辟蹊径,创新出效益

    人物:若尔盖县巴西乡羊俄村莴笋种植大户罗志明

    土地:500亩

    变化:更新品种,提前上市,注册莴笋品牌

    收益:每亩多产莴笋250公斤,并且每亩多收入1700元,500亩多收入85万左右


    2009年以来,罗志明一直是当地最大的莴笋种植大户,每亩年产莴笋4500公斤。村民们见效益不错,纷纷效仿,结果莴笋种植面积从1000亩扩展到6000亩,价格却从每公斤3.4元降到3元。“整个村子的品种都一样,收货的人将价格压得很低,必须要改变。”趁着春节,罗志明专门拜访了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带回适宜高原种植的早熟品种,比以前的品种要早上市一个月。


    同时,罗志明还请专家制作了一个无公害莴笋种植方案:全程使用发酵两到三年的牛粪等农家肥,同时,针对高原病虫害特点,引入光诱、色诱、性诱“三诱”杀虫的技术,坚持莴笋生长期间不使用农药。


    罗志明透露,等到第一茬莴笋上市,他就去注册“高原生态无公害莴笋”品牌。罗志明已做过实验证明,如果细致管理,新品种每亩可增产250公斤。加上上市早,每公斤可卖到3.2元,比一般的收购价格每公斤多出0.2元,“等于一亩地就多收入1700多块。


    【解析】在市场同类产品互相杀价的激烈竞争下,独辟蹊径的无公害种植方案,以及即将注册的品牌,显然胜出一筹,让追赶者永远追赶,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案例3
    传统变休闲,市场定效益


    人物:河南漯河沙澧春天生态农庄CEO苏博

    土地:1200亩

    变化:从传统经营蔬菜、水果经营转变为休闲农庄

    收益:门票和活动年收入600多万,农产品销售600万左右


    沙澧春天生态农庄,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占地1200亩,以前是普通农田经营蔬菜、水果、苗木种植等,两年前在90后南开大学高材生苏博的努力下,转型成为集农业体验、休闲观光、生态餐饮、亲子教育、户外拓展、婚纱摄影等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CEO苏博给大家分享说:“2014年产品出来,没有销路,白天和员工开车拉着水果一家店一家店的铺货,下班后到商圈做产品的试吃和售卖,第二天凌晨用大车拉大批量的水果送去批发市场,我相信很多庄主都处于这种状态。”


    目前沙澧春天由传统农业转型到国家3A景区,再到亲子农庄,荣获20多项荣誉,转型后的农庄年接待客流10万+,客流有散客家庭、幼儿园、小学、民营企业、地产公司、拓展公司、旅行社……其中亲子游人数占总游客量的60%。


    仅靠门票和活动年收入600多万,农产品销售600万左右,凭借产品品质和营销策划,去年园区的有机葡萄月售40000斤,刷爆朋友圈。


    【解析】“产品需要根据市场营销和战略转变。”当传统种养殖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要勇于转变,改变生产价值,让效益更大化;多元化生产,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

    农学谷致力于打造最有温度的新农人社群”。旗下农学谷商学院专注休闲农业经理人的权威实战培训,现已开设40余期商学院课程,培养休闲农业高端经理人上千人,形成以农学谷校友会为核心的遍布全国的强大校友网络;在规划设计、农庄美学、农庄诊断等方面,提供专业辅导、资源整合和对接。


    2019年8月9日-11日,北京《精品农业特训营》与农业政策专家、农场种植基地管理专家、农庄运营管理专家和一线操盘手围绕农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切磋交流,帮您找出什么样的农产品适合做休闲农业的一产根基。找到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做出受市场欢迎的高价值农产品。

    授课时间:2019年8月09-11日

    授课地点:北京·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4号楼

    联系 麦老师 报名 & 咨询具体行程

    联系电话 18612899333

    或点击“阅读原文”线上报名

    农场种蔬菜赚钱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