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进口活动> 【荐读】“遇见海口·最美时光”征文:靠近骑楼小吃街
  • 【荐读】“遇见海口·最美时光”征文:靠近骑楼小吃街
  • 2019-11-09 11:53:19
  • 海口骑楼小吃街


    外地游客到海口的,几乎没有不去骑楼小吃街的。凡海南的特色小吃,那里都有。就连本地人,也经常光顾那里,吃个早餐;遇到周末人就更多了,因为附近不远处就是海口人民公园,逛公园累了,正好可以来到小吃街,边歇脚边品尝美食,还有比这更快活的时刻吗?


    除了吃,看还是人们去小吃街的一个原因。南洋骑楼建筑、传统海南黄花梨木的桌子和椅子、黎锦像海岛的一张张名片,让人们认识了海岛独特的风貌。几次去小吃街,常见很多外地游客背着背包,穿岛服,戴西部牛仔的帽子,从那高大的门楼走进来,向广场两边的小吃摊位左顾右盼。而女人们五颜六色的沙滩裙在风里一飘起来,热带气候里的空气便愈加躁动了。太阳不强烈的时候,人们是喜欢坐在放置在露天广场上的桌椅上,前方是悬挂着的红灯笼,一串又一串,天把它的蓝色高高地悬在红灯笼的头顶,怎么看也是张艺谋的文艺片里的特色:飘忽的激情,清逸的世俗。更有民俗味道的,是红灯笼后面的一片阔大的戏台。台,是用来表演琼戏的。琼戏是海南本土的剧种,遇上了这个渐渐失落的年代,走进那些备受欢迎的各路美食的骑楼小吃街里,会不会有几分落寞呢?也不知道那婉转咿呀的唱腔和那流水一般的甩袖,令几个人听懂了背后的一声叹息?



    年轻人真是多啊,多是些穿着时尚休闲的都市学生和白领吧。还带着尝鲜的兴趣和任性。品种要多,清补凉要吃,蒸木瓜要吃,海鲜要吃,椰子饭也要吃,一张桌子,就挤得满满的。全不像上了年纪的人们,经济实惠,两样三样就足矣。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对美食的在意还有些文艺情怀的倾向。“千错万错,做个吃货没错”。这样的话也是文青们发明的。有一次,当我从医院“受虐”出来,一路“逃”到不远处的骑楼小吃街,正午的日头高悬在头顶,像是一场严厉的拷问。人,只有躲进小吃街里面的桌椅间,“也无风雨也无晴”。一碗海南腌粉、一碗清补凉。心顿时被面前的美食治愈了。然而更加生动的是,旁边一桌是几个嫩嫩的年轻人,水样的青春。其中两个女孩子真是不简单呐,柔弱的身子,每人把脸朝向比自己脑袋还大的海碗,里面也是海南腌粉。世上的女汉子有千千万万种,但眼前的这两个妹子这份吃粉的热情,绝对也是一种很“女汉子”的行为。顿时让人想起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孔雀》中张静初饰演的“姐姐”,也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清瘦的北方小城文青的模样,在人潮拥挤的街市中,旁若无人地骑在自行车上,张开大大的降落伞。尽管她的“伞兵梦”被母亲踩得稀巴乱,但这不影响她做“吃货”的热情,和弟弟去包子店吃包子,那个大大的包子绝对大过她的脸庞的。如果青春的所有向往与丢失都可以被抚平,那应该是美食。从这点说,我们的小吃街永远会散发着年轻的气息吧。


    铁打的铺子,流水的食客。人来人往间,小吃街就像一张过去的CD,演绎着那些海岛时光里的怀旧。吃早餐和喝茶的二楼,有不少海岛生活的影子。木船造型的桌子、岛民们常戴的斗笠等,以及那些忙碌的服务员口中的海南话,靠近这一切,就象靠近一杯老盐柠檬水一碗海南粉汤一盘芒果味道的粉肠一样,也许并不会让人对这里有更多的了解。那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往事、那些挣扎在风雨中的生死离别、那些隐秘在闲散日子和生活节奏背后的渴望与失望,才是这里的真正面目。来两趟骑楼小吃街,我们或许会寻到自己想要的,但并非是这个高大的骑楼在日复一日守侯中的隐语。

    作者:向辉


    来源:海口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郑春祥

    海口骑楼小吃街

    海口骑楼小吃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