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饼干好吃吗
上映了快 2 周的《一出好戏》
已经连续九天蝉联单日票房冠军
总票房接近 12 亿
对于首次担任导演的黄渤来说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电影中众人流落荒岛
压缩饼干好吃吗 有着部队生活经验的导游最从容
率先找到了淡水和野果
并且发现居住的山洞
他们捡树枝点燃取暖
以尖树枝为叉捕鱼
甚至晒鱼干储存“口粮”
……
从这个角度来说
在远离人烟的荒野中
生存技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电影中毕竟是影视化的处理
在真实的荒野中
吃喝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今天我们请来了
生存狂学院的猫老师
来和大家讲一讲
“在野外如何吃香喝辣”
在野外,各种条件限制,火,炊具,食材,海拔,调味料,这些都会限制你的厨艺发挥。
这篇文章写给各位,主要也是总结一下在野外烹煮的一些办法及技巧。
火 源
烹煮总是离不开火,人类自从学会了使用天雷之火,发现烧过的食物要比生的好吃很多,于是开启了火的八百种用法,人类的智力开启“开挂模式”也和此有关。
火的使用非常关键,生火在这里我就不再展开,否则朱炜强又要说我写的东西都是大段文字没人看了。
我们说一下野外火源的几种形式:
炉头气罐
这可能是广大户外爱好者们最常用的火源了。
好处是火稳定,能提供类似家里煤气灶的体验,加热均匀;
坏处是气罐均为一次性产品,用完就要扔。
我们经常在山里发现被前人丢弃的气罐,污染环境不说,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还有一点不能说缺点,而是不方便,就是气罐很难带,火车汽车飞机都不让气罐上,如果一定用的话只能到当地买。
但不可否认的是,气罐仍然是最方便的户外烹煮用火源。
野外生火
用自己的双手找柴劈柴制作火绒和各级燃料,听起来是不是浪漫的多?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方式,我们在野外的时间往往也是这样美妙的“荒废”掉。
但生火也并不是没有弊端,首先生火需要大量的燃料。
这些燃料的来源肯定是当地的树木,如果树木比较多的地方,你总能在树丛里发现一些死树,这些死树就是非常好的燃料来源。
搞不好还能在里面发现一些蠕动的,肥美的,油滋滋的,肉肉的,软软的,美味的,肉虫子,给自己的晚餐加点脂肪和蛋白质。
需要注意的是南方的同学,竹子是种挺好的燃料,但用的时候切记切记一定要把竹子劈开或者砸碎再用。
毕竟中国的传统玩意儿“爆竹”,在没有火药以前,就是用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的爆炸。
竹子炸开的威力非常大,轻点把你的锅子炸翻,重了还会伤人。
所以千万记得要劈开,不要整根的扔进火里。
用自然火的好处也是非常多,由于生火产生的火在锅底很难均匀的分布,所以不小心就会出现有些地方焦了别的地方还没熟。
这个看似是缺点的地方,也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它带来了奇妙的焦香味。
虽然我一直很困惑人类为什么会对烧焦的味道有好感,但这种馥郁的味道在嘴巴和鼻腔里氤氲开的感觉确实令人迷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乡下土灶台烧的饭比现代的气灶烧出来的好吃。
火堆的三种形式
井字形
井字形火堆的好处是火力相对集中,可以把锅放在火堆上直接烧。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小心下面烧空了以后锅子会翻倒,所以必须时刻有人看着。
好处是比较省燃料,火力在井字内部燃烧的时候热量逸出相对较少。
角形
角形的好处是火力相对集中,但不如井字型。
好处是可以直接把锅放在角内烧,锅在地上,加热面是侧面,适合烧水烧汤。
容易拿取,不会烫到,也不用人看着,即使火灭了余烬也会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持续加热,方便。
篝火形
篝火简单来说就是点燃一个圆锥形的柴堆,适合吊锅或不用容器的烧烤。
但缺点一样明显,由于火焰没有约束,热量大量的逃逸到周围环境,虽然烹煮东西一般,但取暖倒是挺好,配合反射墙使用效果更佳。
炭火
其实除了明火,炭火更稳定,温度不比明火低。
一般烹煮的时候我们其实更偏向用炭火,因为碳的热辐射不会被风等外界因素影响,更稳定,而且可以持续热很久。
炭火的热量也更温和,不容易把食物烧焦,大块的食物放在炭火里慢慢煨熟,外面不糊还保存了内部的汁水,食物还可以完全烧熟,非常好用。
烹煮器皿
在野外,我们对于器皿要求不高,如果你不嫌重,你带个高压锅去野外也没问题。
但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有几种常见的选择:
成品户外锅
一般的户外出行大家还是喜欢带成品户外锅,这些户外锅一般都是铝合金或钛合金或是纯钛。
外形一般和普通的锅具差别不大,包含一个煮锅和一个浅平底锅,把手是可以收到锅具边缘的以方便携带。
一般来说铝合金的稍重,价格便宜,钛的可能是目前最轻的材料但价格贵一些。
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钛合金。
除了锅以外,其实户外的炊具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金属网
我们出门非常喜欢带一块或两块金属网,在野外把它架在火堆上可以在上面烧烤食物。
特别是肉类和鱼类,在金属网上烧非常方便,因为鱼类的肉比较容易散开,两个金属网用藤或树皮捆起来,把鱼夹在中间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唯一不好的是金属网没法折叠,很占地方,而且不容易清洁。
如果没有这些现代的东西,别怕,我们还有很多原始做法。
烧烤签
在野外大量的树木给做签子提供了便利,用签子把肉穿起来烧烤据说是人类最早的烧烤方法。
这个方法虽然方便但其实也是有很多的不足,如果肉块大了外面焦了里面还不太熟,而且签子本身可能是一些有毒的树,这样你可能会面临着中毒的风险。
但猫老师之前在新疆吃的红柳枝烤羊肉大串串真的是 。。。。超好吃!!!!!!
叫花做法
这个做法据说是讨饭的人(叫花子)偷了鸡以后要吃,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发明出来的。
做法其实很简单,把食材用调料抹一遍,用大片的树叶包裹,一般用荷叶或者蕉叶,也可以用铝箔纸。
包裹后外面再用泥裹上厚厚一层泥壳。在地上挖个洞把这个泥球球埋进去,撒上一层不要太厚的干土,然后在上面升起一堆火,大家围坐火堆边喝喝东西聊聊天。
大概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过去,我们把火堆移开,取出已经烧硬了的泥球球。轻轻一敲,泥壳壳就碎了,此时已经可以闻到散发出来的香味。
打开包裹的荷叶或者蕉叶,扑面而来的香气能把你香一跟头。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外面的包覆物把食物的香味完美封在里面,你也可以在里面加入别的配菜,一次性的把食物做好。
这个做法的缺点是可能会受条件限制,可能找不到大叶子,可能没有合适的有粘合力的泥土。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因为食材是裹起来埋入地下的,你完全不知道这个食材到底熟没熟,所以这个做法其实对经验有一定要求。
如果是新手那就不要吝啬,多烧一会,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也没问题,一般不会烧糊的。
嗯,说到这里,这个办法需要挺长时间也算是个缺点把,适合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做。
石板烹饪
如果可以找到薄的石板,那就非常完美了。
我们可以把石板洗净,架在火上,食物做成细条或薄片,石板烧热后把食物放在上面加热烹熟。
也是一种非常方便且容易掌握的烹饪方法,但缺点是有些石头在湿的时候加热会炸开,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小心。
野外烹饪方法和用具不拘一格,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让自己吃到一顿美味的食物。
比如你可以直接用竹子做竹筒食物,方法多样,重要的是要在选定方法以后明确的清楚可能存在的风险,让自己吃的更安心。
熏制
熏制其实严格来说是一种食物保存的办法,在野外条件下,深度熏制的肉类可以保存一个礼拜,这对于没有冰箱的环境下已经是非常久的保存时间了。
熏制可以杀死一部分的寄生虫和细菌,但由于温度并没有直接烹煮高,所以并不是特别安全。
即使是熏制的食物,我们尽量也要在吃的时候再次加工,保证安全。
食 材
野外各种各样的食材非常多样,怎样吃好吃饱又不会出问题,我有两句话跟大家分享:
1.彻底熟食安全无忧。
2.多看猫老师的荒野生物学。
关于彻底熟食安全无忧,很多人还不明白这句话,大家看了太多关于生存的茹饮血,感觉在野外就要生吞活剥才是野外生存,但其实这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一个观念。
吃生肉、喝鲜血,这种现象原本出现原始人身上。
韩非子有专门记载:“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人类自从发明了取火技术就彻底告别了茹饮血时代,由此开启文明之旅。
在野外要比在城市里正常吃东西更加严格的保证熟食。
因为野外的食材,特别是肉类,含有寄生虫或者细菌病毒的可能性比人工喂养的东西大的多。
千万不要以为自然的东西就是好的,不夸张的讲,随便找个有植物的地方分分钟猫老师就可以找到能毒死你的东西。
要知道所有的生物生来都不是为了被你吃的,他们为了不被吃掉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本领。
动物会奔跑,或者有尖牙利齿,植物呢绝大部分跑不掉就演化出了各种毒来防止被吃。
努力超越束缚的风滚草▲
所以在野外千万要小心,东西切记一定要完全烹熟后食用,烹熟可以杀死绝大部分的寄生虫,细菌,病毒,也可以分解掉一部分的毒素(大分子毒更容易被热量分解)。
第二点应该不需要太多解释。
这些经验基本都是猫老师吃到肚子里才告诉大家的,敬请理解~
海 拔
原因很简单,海拔高了以后水的沸点会降低,海拔高度每上升 300 米,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到的大气压力大约要减少 30 克,直到 3000 米的高度基本上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因此,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大气压力要比海平面上低得多,而水的沸点温度与大气压力的高低成正比,即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也升高,气压下降,水的沸点也就降低。
据测定:纯净的水,高度每升高 300 米,沸点温度大约要下降 1℃。
所以在 3000 米左右,水的沸点已经降低到 90 度左右,海拔升到 8848 米的时候,水的沸点只有 72 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食物需要多煮一些时间来保证完全煮熟。
调 味 料
是食物的灵魂,如果没有调味料的食物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不接受反驳)。
盐
盐是五味之首,会参与到身体的代谢中,无盐虽然短期不会死,但是会让人身体乏力。如果我们在海边,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如果海水干净,烹煮食物的时候可以直接加入一定量的海水来补充盐类。
如果是在内陆地区,盐其实比较难得;
动物的血液中有一定量的盐,但很少;
有些地方是盐碱地,地表其实可以看到析出的一些盐分(但这些盐在野外很难分离出来,而且安全性未知);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最好带一些盐去野外。
在运动的情况下身体会大量排汗,盐分也随之排出,所以理论上来说在野外我们需要补充比在城市中更多的盐分,这也是为什么做体力劳动的人一般都口重的原因。
而且除了食用,盐还可以给伤口消毒,但千万别以为盐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如果盐是的话,人类就没必要发明各种其他消毒剂了。
糖
糖在野外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调味料。
一般除了蜂蜜和一些果实,人类很难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糖分。
我们在去一些东南亚部落的时候,会带一些糖果,到了以后分发给小朋友,屡试不爽,这也证明了糖在自然界的稀缺。
糖是一种可以直接给大脑提供能量的物质,缺乏糖类的话会影响大脑的能力。
酱油
作为一个亚洲人,对于酱油的喜好已经深深的刻进我们的 DNA,这种用黄豆发酵做成的深棕色调味料,对于食物的提味有着非常神奇的作用。
一般我们会带一些酱油出门,用密封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装好放在瓶子里。
好了,大概的关于野外的怎样吃,怎样好吃,我已经基本跟大家说的差不多了。
如果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其他问题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提出
猫老师看到后会给大家一一解答
也希望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的同学
在评论中写出你的经验
作为一个吃货
猫老师一定会实验一下
(主要图片文字来自@猫老师)
今日份福利
压缩饼干好吃吗